言语

你的言语在我上膛何等甘美!在我的口中比蜜更甜。诗篇119:103

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

《當上帝呼召一個人的時候》

今天偶然與一位要好的弟兄在網上交談;不算長的對話,卻談到讓人深刻的嚴肅話題,因為是關乎生命深處的掙扎和慎思。我們談到關於「生命的呼召」,讓我再次思想這個看似熟悉但既又陌生的「生命課題」。
「呼召」是基督信仰一個重要的概念,甚至是一種信仰實踐的本質。對基督徒來說,「呼召」是普遍性,還是個別性的?上帝都呼召每一個基督徒嗎?還是上帝只呼召一些人?我想,應該問的是「上帝為何呼召我們」。
耶穌呼召我們:「背起你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」這句話不容易聽進去,因為連耶穌在世上時也曾為背十字架而痛苦掙扎,更何況我們?或許二戰時期的德國神學家潘霍華(Dietrich Bonhoeffer)真明白耶穌這話的涵義:「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的時候,他是召那人為他死。」我想,潘霍華的「作門徒」,就是一種「單單跟隨基督」的捨己:除了基督,沒有其他的了,不看自己,也不看他人,只有基督。
我想起最近閱讀的一本書,作者James Houston提到關於「呼召」的觀察:今天的基督徒都過於將呼召「職業化」和「專業化」、我們都傾向於將自己的職業看做是上帝的呼召。或許對我們來說,把職業和呼召結合,至少可以滿足「生計」和「事奉」兩者的需求,也或許我們認為職業上的技能是我們最有把握的事奉能力。
但當我嘗試從《聖經》裡眾多的「呼召」例子去思考時,卻發現上帝的呼召不關乎一個人的職業、專業,甚至能力。上帝首先讓你看到「異象」,並呼召你回應所看到的。換句話說,上帝必把某種感動放在你心裡,讓你看到你覺得需要去做的事。是的,我們肯定會擔心上帝所呼召我們去做的,並不是在我們能力範圍裡,甚至我們不喜歡的事。但這就是「背起十字架」的捨己。
摩西沒能力帶領以色列人,大衛只是個牧羊人,耶穌的門徒都不是「宗教專業人士」,傳福音給外邦人的保羅甚至是非常虔誠的猶太人。但這些被上帝召來的人卻完成了所託付的。
至今我仍記得我在大學時,我的學長鵬翔(如今已是牧師)跟我談過關於「大專生畢業後回應呼召」的兩種方式:一種是「畢業後我去找一份不錯的工作,然後在那裡尋找適合的教會,參與事奉;而另一種是「畢業後去到上帝要我去事奉的地方或教會,即使是鄉下或小地方,然後才在那裡尋找養生的工作」。
想到「呼召」,我心中如今還是有根刺使我難以勇敢前進,因這刺往往會提醒我過去的那些失敗和挫折。但感激今天交談的這位弟兄所給予的以下鼓勵,我也祈禱上帝賜予他力量去回應那份神聖的召喚。
「我在經歷病痛這段期間,也在想。這些年來,我的人生可說是一帆風順,要風得風,要雨得雨。沒經歷過什麼挫折與低潮。但父親的離世、病痛,使我覺得也許神要我經歷這一些磨練,才能更好的從事神學。因為神學不只是一堆理論,它更是一個承載生命的信仰。一個沒經歷過挫折與失敗的,所從事的神學,也許只會是一些高傲的論述,不會有生命力。所以,挫折與失敗,也許是神讓我們更貼近生命,更貼近神學。上帝的陶造,有時是經過我們的挫折的。」

轉自面子書